汝南縣[梁祝故里]

汝南縣[梁祝故里]

汝南,古屬豫州,豫州為九州之中,汝南又居豫州之中,故有“天中”之稱。自春秋戰國時代建制以來,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建城史。上自秦、漢,下至明、清,汝南一直是郡、州、軍、府治所,為八方輻輳之地。現轄7鎮、13鄉,281個村(居)委會。中國古代四大民間傳說之一的《梁山伯與祝英台》出自西晉時期的汝南馬鄉鎮(今梁祝鎮),汝南留存有關梁祝大量遺址,現有梁祝墓、梁莊、祝莊、馬莊、紅羅山書院、鴛鴦池、十八里相送故道、曹橋(草橋)及梁祝師父葬地鄒佟墓等。2005年12月,汝南縣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“中國梁祝之鄉”。2006年6月,汝南“梁祝傳說”又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“梁祝傳說”是中國最具魅力的口頭傳承藝術,也是唯一在世界上產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漢族民間傳說。

基本信息

概況

汝南建築汝南建築
汝南,古屬豫州,豫洲為九洲之中,汝南又居豫洲之中,故有“天中”之稱。自春秋戰國時代有建制,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。上自秦、漢,下至明、清,汝南一直是郡、州、軍、府治所,為八方輻輳之地。現轄7鎮、13鄉,281個村(居)委會,總人口78萬,總面積1470平方公里。

汝南地處北亞熱帶和暖溫帶的過渡地帶,四季分明,氣候溫和,風景秀麗,資源豐富,區位優越。西臨京廣鐵路107國道京珠高速公路,駐新(駐馬店新蔡)、開龔(開封—龔家棚)公路兩條省道交匯縣城,形成大“十”字架的交通框架,構成獨特的承南貫北,連東接西的區位優勢。經過多年的發展,地方鐵路橫穿全境,縣鄉公路縱橫交織,四通八達。全縣20個鄉鎮全部通國內、國際直撥電話,移動通訊與全國聯網。全縣電力總容量10470萬千瓦,能源充足。

汝南素有豫南“糧油魚米之鄉”的美譽,被國家確定為糧食生產基地縣、油料生產基地縣、生豬外貿出口基地縣、優質小麥基地縣、農業綜合開發縣,先後榮獲“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”、“全國油料生產百強縣”、“全國文化先進縣”、“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”、“全國村民自治模範縣”、“全國溫室技術推廣協作縣”等稱號,瘦肉型豬肉質量和出口量居全國縣市前列,全縣宜漁面積18.3萬畝,被評為“河南省漁業生產十強縣”。汝南蔬菜面積超過30萬畝,日光溫室25000多座。汝南蔬菜批發市場是農業部定點市場,年交易額超8億元,輻射半徑超過500公里。汝南工業起步較早,擁有各類企業近200家,鄉鎮企業14735家,主要產品達2000多種,其中20多種產品獲省、部級以上優質產品獎,35項成果獲省、部級科技成果獎,11個項目獲國家專利。汝南商貿活躍發達,全縣對外貿易供貨額達4億元人民幣以上,出口產品主要有糧食、食品、輕工、工藝、紡織、機械、土產、畜產、蔬菜等200多個品種,遠銷美國日本東南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。

汝南文化燦爛,文物繁多,有文化遺址280多處,自然風景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,被國務院批准為對外開放縣,被省政府確定為歷史文化名城。這裡有全國最大的平原人工水庫——宿鴨湖,碧波萬頃,風景如畫;有亞洲最大的的寺院——南海禪寺,寶剎雄偉,琳宮璀璨;有天下最小的山——天中山,山不在高,卻是天下之最中的標誌物,也是中國古代地理中心和校核時間的地方;還是世界著名的愛情傳奇梁祝故事發祥地——梁祝故里,纏綿淒婉,源遠流長;更有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親書的“天中山”碑刻。

行政區劃

汝南縣轄7個鎮、10個鄉:汝寧鎮、王崗鎮、梁祝鎮和孝鎮老君廟鎮留盆鎮、金鋪鎮、三門閘鄉三里店鄉三橋鄉南余店鄉常興鄉、官莊鄉、韓莊鄉、羅店鄉、張樓鄉、板店鄉。縣人民政府駐汝寧鎮。
汝寧鎮 代碼:411727100 
2006年,轄4個居委會、2個村委會:新華街居委會、南大街居委會、西大街居委會、東大街居委會、西關村、東關村。
王崗鎮 代碼:411727101 
2006年,轄18個村委會:王崗村、羅莊村、余莊村、常營村、韓坡村、路莊村、金莊村、熊崗村、後營村、北胡村、伍崗村、張崗村、尹莊寨村、孔寨村、夏灣村盧崗村、何崗村、大胡村
梁祝鎮 代碼:411727102 
2006年,馬鄉鎮轄18個村委會:馬北村、馬南村、雷莊村、王莊村、吳營村、老莊村、馮莊村、安莊村、周莊村、張莊村、賴屯村、楊莊村、趙莊村、羅莊村、徐坡村、陳冲村、龐莊村、任莊村
2007年,馬鄉鎮更名為梁祝鎮。

和孝鎮 代碼:411727103 
2006年,轄16個村委會:和孝村、新集村、大廟村、薛崗村、陳屯村、邱井村、梁崗村、林閣村、黃寨村、王樓村、後馬村、林樓村、郭莊村、黃屯村、呂屯村、小田村。
老君廟鎮代碼:411727104 
2006年,轄14個村委會:老君廟村孫屯村、孫沿村、肖屯村、閆寨村、小方村、大肖村、康店村、老胡莊村、房坡村、余之河村、白堰村、杜莊村、伍莊村
留盆鎮 代碼:411727105 
2006年,轄20個村委會:留盆村、殷灣村、前徐村、何莊村、楊寨村、馮灣村、老馮村、孫莊村、王莊村、朱樓村、大余村、田莊村、冀店村、戶莊村、周莊村、大冀村、王橋村、楊集村、馮亮村、後韓村。
金鋪鎮 代碼:411727106 
2006年,轄18個村委會:金鋪村、姚寨村、潘灣村、前張村、劉門村、金趙村、老金村、耿莊村、小邱村、高莊村、大吳村、霍寨村、陳莊村、康莊村、李莊村、宋寨村、俄莊村、徐莊村
三門閘鄉代碼:411727200 
2006年,轄21個村委會:霍莊村、三里莊村、姜莊村、孔王村、大新莊村、趙莊村楊劉村、許莊村、大唐村、老房莊村、大石村、五里廟村、老祖廟村六里莊村菜元王村、白廟村、高莊村、陳坡村桃園鋪村、黃廟村、大付莊村。
三里店鄉代碼:411727201 
2006年,轄14個村委會:三里店村、祝灣村五里崗村、十里舖村、宋莊村、劉柏莊村、付樓村、劉屯村、曲莊村、汪莊村、范胡村、熊灣村、大吳村、果園村。
三橋鄉 代碼:411727202 
2006年,轄24個村委會:桂莊村、魏莊村、胡莊村、臻頭河村、沙口村、伍灣村、劉寨村、君於村、韓莊村、安莊村、秫桿鋪村、秧湖村、褚莊村、賀屯村、殷店村、馬莊村、唐寺村、野豬崗村、辛莊村、廖屯村、杜莊村、霍布口村、楊莊村、余崗村
南余店鄉 代碼:411727204 
2006年,轄10個村委會:南余店村、張灣村、門莊村、郭店村、薛莊村、秧湖村、楊圍子村、徐廟村、潘莊村、李樓村。
常興鄉 代碼:411727206 
2006年,轄25個村委會:常興村、韓砦村、木屯村、崔屯村、許屯村、馬屯村、柏丈屯村、魏布口村、王集村、黃湯村、曾莊村、大田村、大申莊村、任橋村、西王莊村、大王莊村、嚴莊村、姜寨村、台子寺村、老灣村、代塔村、馮樓村、小亮寺村、楊莊村、李樓村
官莊鄉 代碼:411727207 
2006年,轄22個村委會:官莊村、夏莊村、鄧莊村、王和店村、苗莊村、李塘村、陶陂村、吳莊村、良屯村、李坡屯村、大灣村、舍屯村、宋屯村、劉坡村、賴樓村、胡寨村、李寨村、鄧屯村、滕冢村、王屯村、焦莊村、辛屯村。
韓莊鄉 代碼:411727209 
2006年,轄13個村委會:韓莊村、王竹園村、八里村、聶莊村、林莊村翁屯村西肖屯村徐寨村、西馬村、和莊村、魏屯村、王樓村、陶橋村
羅店鄉 代碼:411727210 
2006年,轄17個村委會:羅西村、老村、大李村、張莊村、邢橋村、王橋村、小王寺村、雙廟村、施莊村、尤莊村、羅東村、楊樓村、張竹園村、李崗村、六合村、別橋村、袁莊村
張樓鄉 代碼:411727211 
2006年,轄11個村委會:張樓村、楊溝村、邢橋村、姚灣村、河北村、方橋村、王溝村、黃莊村、吳寨村、廟東村、守法李村
板店鄉 代碼:411727212 
2006年,轄14個村委會:板店村、蘇莊村、楊窪村、馮屯村、仲莊村、王莊村、唐營村、顧莊村、彭營村、柴莊村、玉皇廟村、潘莊村、劉營村、位嶺村。

地理氣候

汝南地處北亞熱帶和暖溫帶的過渡地帶,四季分明,氣候溫和,風景秀麗,資源豐富,區位優越。西臨京廣鐵路107國道京珠高速公路,駐新(駐馬店—新蔡)、開龔(開封—龔家棚)公路兩條省道交匯縣城,形成大“十”字架的交通框架,構成獨特的承南貫北,連東接西的區位優勢。經過多年的發展,地方鐵路橫穿全境,縣鄉公路縱橫交織,四通八達。全縣20個鄉鎮全部通國內、國際直撥電話,移動通訊與全國聯網。全縣電力總容量10470萬千瓦,能源充足。

歷史沿革

西漢高帝二年(公元前205年)始建汝南郡,郡治在上蔡,這裡屬平輿、宜春和安城三縣所轄。至遲在文帝時,汝南郡已由陳郡析置。景帝二年(前156年),置汝南國,立其子劉非為汝南王。三年(前155年),徙劉非為江都王,汝南國除為郡。武帝元朔五年(前124年),削淮陽國之期思、弋陽二縣屬汝南。宣帝元康三年(前63年),又得淮陽郡長平縣。成帝元延三年,封淳于長為定陵侯,置定陵侯國,屬汝南郡。又以新汲縣屬潁川郡。元延、綏和之際,汝南郡領三十七縣:平輿、陽安、陽城、(氵隱)強、富波、女陽、鮦陽、吳房、安成、南頓、朗陵、細陽、宜春、女陰、新蔡、新息、灈陽、期思、慎陽、慎、召陵、弋陽、西平、上蔡、寢、西華、長平、宜祿、項、新郪、歸德、新陽、安昌、安陽、博陽、成陽、定陵。郡治在平輿(今河南省平輿縣北),屬豫州刺史部。轄境大致相當於今河南東南部、安徽阜陽一帶。

東漢時,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年,改寢縣為固始縣;三十年,長平、西華、新陽、扶樂(新置)四縣屬淮陽國。永平十五年,汝南郡為國,封皇子暢為汝南王。建初四年,國除為郡。順帝時領三十七縣:平輿、新陽、西平、上蔡、南頓、汝陰、汝陽、新息、北宜春、(氵隱)強、灈陽、期思、陽安、項、西華、細陽、安成、吳房、鮦陽、慎陽、慎、新蔡、安陽、富波、宜祿、朗陵、弋陽、召陵、征羌、思善、宋、褒信、原鹿、定潁、固始、山桑、城父。郡治遷至平輿,在今平輿縣境北部的射橋村。建安十八年,曹操析汝南郡之城父及沛郡數縣置譙郡。又析汝南郡、江夏郡置弋陽郡。三國魏沿襲前制,汝南城當時是臨近郡治的一個大集鎮和水陸碼頭。

西晉太康中汝南郡領十五縣:新息、南安陽、安成、慎陽、北宜春、朗陵、陽安、上蔡、平輿、灈陽、定潁、南頓、汝陽、吳房、西平。惠帝時分汝南郡置南頓國。永嘉後汝南沒入後趙。

東晉時,遷上蔡縣治於此,稱懸瓠城。懸瓠是個象形地名,《水經》雲:“汝水至汝南郡西北,支左別出一支,又屈東轉南形若垂瓠,故號懸瓠城。”晉義熙十二年(416年),汝南郡遷至懸瓠城。

南北朝時,汝南先屬劉宋、南齊。後歸北魏、北周。劉宋元嘉末年(453年),豫州(洛陽)為北魏所陷,劉宋僑立司州於此。

北魏延興二年(472年),改懸瓠城為豫州,置汝南郡。

北周在此置總管府,於大象二年(580年)改為舒州。

開皇初年(581年)廢汝南郡,恢復豫州,不久又改豫州為溱州,大業初年(605年)又改為蔡州,設汝陽縣,恢復平輿縣為其所轄,同時廢保城縣併入汝陽。

武德四年(621年)復置豫州,代宗年間(762-779年)為避皇帝李豫之諱,又改名為蔡州,設刺史,另置淮西節度使。

五代和宋時沿襲前治,因蔡州距當時的宋京都濘梁只有七驛之遙,地理位置十分重要,因此在此置淮康軍。金兵陷蔡州,改置鎮南軍,並建行宮於蔡州幽蘭軒,公元1234年金王朝覆滅於此。

元至元三十年(1293)改蔡州為汝寧府,成為河南行省八府之一。

明沿元制,成祖朱棣封藩四子於此,稱崇莊王,在此傳11世。

清仍為汝寧府,1913年廢府,改為汝南縣。

1924年另置河南省第八行政督導專員公署於此。

解放初期,曾設汝南專署,1950年建汝南市,1951年市合併於汝南縣。

現為汝南縣即汝南縣城,隸屬駐馬店地區。

2000年,汝南縣轄7個鎮、14個鄉。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:全縣總人口784005人,其中:汝寧鎮 53702人、王崗鎮 19861人、馬鄉鎮 44497人、和孝鎮 31109人、老君廟鎮 42055人、留盆鎮 52988人、金鋪鎮 45835人、水屯鎮 62450人、三門閘鄉 55763人、三里店鄉 41175人、三橋鄉 58857人、張崗鄉 19708人、南余店鄉 21003人、大王莊鄉 24364人、常興鄉 26725人、官莊鄉 21727人、舍屯鄉 20745人、韓莊鄉 33517人、羅店鄉 45344人、張樓鄉 31518人、板店鄉 31062人。

2001年12月25日,經國務院批准(國函[2001]172號)將汝南縣的水屯鄉劃歸駐馬店市驛城區管轄。
2005年,汝南縣鄉鎮行政區劃調整:撤銷張崗鄉,將其行政區域劃歸王崗鎮管轄,王崗鎮政府駐地不變;撤銷舍屯鄉,將其行政區域劃歸官莊鄉管轄,官莊鄉政府駐地不變;撤銷王莊鄉,將其行政區域劃歸常興鄉管轄,常興鄉政府駐地不變。截至2005年12月31日,汝南縣轄7個鎮、10個鄉:汝寧鎮、和孝鎮、馬鄉鎮、留盆鎮、王崗鎮、金鋪鎮、老君廟鎮;三門閘鄉、三橋鄉、三里店鄉、南余店鄉、常興鄉、官莊鄉、韓莊鄉、羅店鄉、張樓鄉、板店鄉。
汝南縣轄7個鎮、10個鄉:汝寧鎮、王崗鎮、馬鄉鎮、和孝鎮、老君廟鎮、留盆鎮、金鋪鎮、三門閘鄉、三里店鄉、三橋鄉、南余店鄉、常興鄉、官莊鄉、韓莊鄉、羅店鄉、張樓鄉、板店鄉。
2007年,根據河南省民政廳(豫民行批[2007]3號)和駐馬店市民政局的批覆精神,同意汝南縣馬鄉鎮更名為梁祝鎮。原馬鄉鎮行政區域,整體劃歸梁祝鎮管轄。

著名景點

天中山—天地之正中

天中山,亦名天台山。位於汝南城北1.5公里處。《重修汝寧府志》載:“禹分天下為九州,豫為九州之中,汝為豫州之中,故聚土壘石以標天中,名天中山。”《讀史方輿記要》也有“天中山在府城北三里許,自古考日影,測分數,以此為正”的記載。清代府官金鎮在《天中山》一詩中寫道:“孤嶼當城北,登臨風大荒。雲陰連楚甸,山色入吳房。百戰作殘壘,千樹祗夕陽。土圭常不改,影似昔日長。”
天中山,雖自然造化之功,實為人工構築的日咎測影和觀察天象的地方。它的知名,不僅是因古人測影極為準確,被認為位居天地之正中,而且是因它是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的盡節地,並存有他親書的 “天中山”碑文。
為挖掘旅遊資源,弘揚天中文化,提升汝南形象,汝南縣委、縣政府本著科學慎重的態度,於2001年邀請有關專家來汝南考察論證,決定建立占地500畝、集八卦文化、吉祥文化、水系生態文化為一體的“天中山文化生態園”,創立駐馬店市旅遊業的精品,使之成為“天之中生態文化游”的俊美的開頭。

南海禪寺—亞洲最大

南海禪寺位於河南省汝南縣城東南隅。占地300餘畝,宏偉壯觀,工程浩繁。主體建築大雄寶殿平面呈邊長80米的正方形,超過故宮太和殿與山東曲阜孔府大成殿的規模,號稱“亞洲第一殿”。天王觀音文殊普賢四大配殿,三重飛檐、高大雄偉,可與全國現有佛教聖地同類建築相媲美。

南海禪寺山門牌子樓長50米,高31米。山門內長500米,寬20米的甬道上,自北向南依次按12姻緣、12生肖、12菩薩建築的 12座花崗岩牌坊,風格獨特,巍巍壯觀。

南海禪寺東北部白聖長老舍利塔,融我國古代建築藝術與東南亞現代建築藝術風格為一體,既高大雄偉,又典雅別致。大雄寶殿台基上雕刻的花崗岩質500羅漢,集全國20多處羅漢堂之精華,聚優秀雕刻工匠於一堂,精心雕塑,風格殊異。院內藏經樓,設計獨特。樓內珍藏古今中外多種版本的佛教經典

無影塔

無影塔座落在汝南縣城南吉祥寺院內。因汝南地處天中,夏至中午時分,太陽直射塔周圍無影而得名。據《汝南縣誌》記載,該塔為北宋僧人所建。無影塔集眾塔之大成。塔的平面呈六角形,共九層,塔身堅固,塔形優美,塔頂俊美,結構巧妙,巍峨壯觀,站塔頂眺望,汝南古城風光盡收眼底,是目前豫南區現存時代最早、體形最大的古塔河南省人民政府於1963年6月20日公布其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。

宿鴨湖—亞洲最大的平原人工水庫

宿鴨湖於1958年始建。位於汝南縣城西6公里。北起玉皇廟,南至野豬崗,東臨桂莊,西到別橋。水庫大壩全長35.29公里,高58米,擋防浪牆長0.5米,壩頂寬4—7米,攔蓄板橋、薄山水庫等上游來水,蓄水面積239平方公里,常年水面11萬畝,出產的魚達30多種,其中產量最多的是鯉魚

宿鴨湖於1989年重修完工後,水面開闊,風景宜人,人稱北方“人造洞庭”。東岸百里長堤,柳浪翻卷;遠望水天一色,雲蒸霞蔚;近觀碧波蕩漾,鷗鷺齊飛。宿鴨湖畔名勝古蹟很多, 如仙女橋、壺仙觀、燕亭、金城、白馬將軍廟等,加之西岸5萬多畝 森林公園的秀美景色及垂釣園、游泳池、水上樂園等遊樂設施的開發建設,慕名前來觀光旅遊者越來越多。

雞黍台與二賢祠

《汝南縣誌》記載,雞黍台位於金鋪鎮金鋪村北,旁有二賢祠,供奉範式張劭。金鋪原名張莊村,東漢時,汝南張莊人張邵為太學生,與山東金鄉範式同學,二人友誼甚篤。卒業臨別時,範式約明年某年某日去汝登堂拜見張劭母親。第二年,約定的日子到來時,張劭讓母親做好飯菜等範式,張母以為金鄉太遠,範式未必能到,張劭認為範式很守信義,一定能到。張母就殺雞做黍(小米飯),等待範式到來。到中午,範式果然到了,二人在門外土台上盡歡而別。張母及鄉人無不稱範式為信士。以後,每次範式來汝,張劭即於土台上置雞黍來招待他。幾年後,張劭患重病,臥床不起,臨終前以不得見範式而憾。出殯時,棺重移不動。已做功曹的範式,夢見好友病故,素馬腳踏車前來弔唁,由他執紼,棺柩才埋入土中。後人築雞黍台,在張宅建二賢祠,改張莊為金鄉鋪,以示紀念。

鵝鴨池
位於城北1公里處,天中山之南,汝上公路東側,原面積18畝之多,系歷代築堤取土之地,常年積水為池。池四周雜草叢生,為鵝鴨棲食之所,唐代以前稱懸瓠池。唐末,吳元濟叛唐,唐憲宗元和十一年(816年),宰相裴度率李愬等討伐。次年冬,李愬率兵夜襲蔡州(今汝南城),至鵝鴨池,令擊鵝鴨以亂軍聲,攻下內城,活捉吳元濟。建國前,曾立碑於此,上書“唐李愬雪夜擊鵝鴨處”9個字,現已不復存在。

後龍亭和金哀宗陵
後龍亭位於縣城北隅,金朝曾在此建立行宮。金天興三年(1234年),宋蒙聯軍滅金,金哀宗自縊於行宮,自此金王朝滅亡。戰後,金哀宗被葬於汝水南岸,因金帝姓完顏,故稱哀宗陵為葬顏冢,附近村莊也被後人諧音為“張顏莊”。明清兩代,此處建有龍庭一所,仿京制而規模小,正中設“御座”、“御案”,案上供“萬壽牌”,上書“當今皇帝萬歲萬萬歲”,每逢朔望、國家大典和喜慶日子,地方官員至此集體朝賀,猶如“面君”。因龍牌之處建有亭牌,故名龍亭。龍亭至今猶存。建國後,縣人民政府在舊龍亭廣場上建公共體育場。

歷史名人

周平王后裔——周浚
吏部尚書——周豈頁
武衛將軍——周法尚
許靖之後——許天正
定居朝鮮的吏部尚書——金忠
直言宰相——周墀
三元及第——孫何
兄弟連科奪魁——孫僅
亂世宰相——朱勝非
別無長物的參政知事——趙好德
抗倭名將——盧鏜
布衣尚書——趙賢
盡忠言事——羊可立
懲治貪墨——李本固
秉銓清正——李宗延
恩榮三世——吳愈
知兵善謀——傅振商

相關詞條

相關搜尋

熱門詞條

聯絡我們